对二年级学生参加少儿趣味田径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的分析
作者:杨祖文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 要:
传统的田径体育课由于其竞技的本质和成人化的特征,使生理、心理都处于特殊年龄段的小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从而被众多小学生所排斥,再加上场地的吸引力不足,器材的不安全性等因素使其逐渐被其他项目所取代,改革田径项目的教学已势在必行。
在二年级通过对趣味田径和传统田径的体育课进行教学实验,对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态度和锻炼效果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少儿趣味田径以其娱乐性、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得到了学生的接受与喜爱,喜爱少儿趣味田径器材的人数更多,对参与体育课的态度上更加积极,学生参与积极,活动主动,而且少儿趣味田径改变了以些田径运动技术,简化了田径运动规则,降低了田径运动技术难度,从而使学生更能适应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在运动强度指标上反映为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有一定提高,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趣味 田径 素质安全
一、研究背景
田径运动是体育大家庭中最重要的一类运动项目,由于其特殊的地位与重要的锻炼价值而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作为体育课教学、体能测试、体育考核的主要构成之一。然而由于其竞技的本质和成人化的特征,使生理、心理都处于特殊年龄段的小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从而被众多小学生所排斥,再加上场地的吸引力不足,器材的不安全性等因素使其逐渐被其他项目所取代,改革田径项目的教学已势在必行。
少儿趣味田径是国际田联针对当前全球儿童体质现状而推出的,旨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提高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体育项目,是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而设计的某些具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田径活动形式的总称。经过多年的推广,少儿趣味田径在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得到了很好的普及。在中国,(什么单位)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中国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已经结题。本课题的研究则是采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对促进儿童体质发展的实验性研究,是对趣味田径的内涵、特点以及趣味田径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分别进行分析,以便为促进趣味田径进入体育课堂,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供指导作用。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采用二年级学生进行的对比实验,通过教学实验的分析,论证采用少儿趣味田径的体育教学对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体健康效果,进而为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参考。
2、通过对教学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研究,论证少儿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可行性,为后续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实施提供参考。
三、研究主要内容
1、对二年级学生参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态度进行调查分析;
2、对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教学方法、游戏创编的研究;
3、对二年级学生参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身体素质锻炼效果的分析。
四、研究可行性分析
1、《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在我国的推广研究》课题已先期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
2、我国目前已在全国多个省市200多所学校的小学体育课中进行了教学工作,多个省市开展了少儿趣味田径的运动会;
3、我校已经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省市“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与理论素养,且学校积极参与,大力支持;
4、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提倡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5、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在制度、人员、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五、实验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通过问卷调查法,在此过程中,对问卷进行精心的设计,效度检验,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问卷的信度检验。了解教师在采用少儿趣味田径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教师对采用少儿趣味田径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观点和建议;学生对采用少儿趣味田径进行体育教学的观点和感受。通过实验法,对二年级的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论证小学生通过参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尤其是改善身体素质水平。
六、实施步骤
1、2012年3月—5月:第一期教学实验及原始数据收集;
2、2012年6月:第一期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准备第二阶段的实验工作;
3、2012年7—12月:第二期教学实验及原始数据收集
4、2013年元月:整理数据和分析;
5、2013年2月: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七、经费保障
学校先期投入三万元购置实验的器材,后期将根据需要保障实验所需的经费。
八、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学生形态、素质平均数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依照研究计划,确定实验班与对照班,并进行前测验。在二年级中选取形态、素质相差不大的两个班参与课题实验,二年级8班为实验班,二年级9班为对照班,每班40人,男女各半。前测验于
表1:实验前学生形态、素质测试对比分析 |
|||||
|
实验班 |
对照班 |
T检验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身高 |
127.34 |
5.00 |
127.34 |
4.15 |
0.003 |
体重 |
27.50 |
5.36 |
27.49 |
4.26 |
0.008 |
50米 |
10.94 |
0.74 |
10.94 |
0.73 |
0.034 |
沙包 |
10.37 |
2.34 |
10.36 |
2.04 |
0.023 |
坐位体前屈 |
10.05 |
5.13 |
10.01 |
4.63 |
0.038 |
跳绳 |
118.35 |
13.98 |
103.73 |
21.32 |
4.015 |
这项工作由杨祖文、秦武、赵汉英、杨俊、周鹏五位老师负责。
(二)、制定了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内容(见表2)
实验阶段。组织杨祖文、黄萍老师分别制定趣味田径和体育课程标准两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表2实验班、对照班教学内容安排表)。实验班学生学习趣味田径教学内容,对照班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体育课程标准的内容。本研究采用现场实验的方法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研究。为了减少自变量以外的因素对本实验的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实验班与对照班每周均上一节田径项目体育课,且在体育课的频律上保持一致。
(2)实验班与对照班每次体育课的授课时间均为40分钟。
(3)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体育课均由杨祖文老师执教,教学方式、策略尽量保持一致。
表2:实验班、对照班教学内容安排表 |
||
|
实验班教学内容 |
对照班教学内容 |
1 |
短跑、"十"字跳 |
跳跃:立定跳远 |
2 |
跪姿投掷、短跑 |
跳绳:单脚交换跳短绳 |
3 |
跪姿投掷、"十"字跳 |
跑:跑走交替 |
4 |
跨栏接力跑、十字跳 |
跑:趣味跑 |
5 |
一级方程式、跪姿投掷 |
跑:计时跑一圈 |
6 |
一级方程式、掷少儿标枪 |
跳跃:立定跳远 |
7 |
一级方程式、跳绳 |
投掷:纸球掷远 |
8 |
跳绳、掷少儿标枪 |
跳绳:单脚交换跳短绳 |
9 |
掷少儿标枪、6分钟耐力跑、 |
跑:上坡跑 |
10 |
过障碍掷准、立定多级跳 |
投掷:纸球掷远 |
11 |
6分钟耐力跑、立定多级跳 |
跑:障碍跑 |
12 |
立定多级跳、过障碍掷准 |
跳跃:立定跳远 |
13 |
速度阶梯、过障碍掷准 |
投掷:沙包掷远 |
14 |
限区域三级跳、过障碍掷准 |
跳绳:单脚交换跳短绳 |
15 |
速度阶梯、限区域三级跳 |
跑:30米跑 |
16 |
6分钟耐力跑、速度阶梯 |
跳:单踏双落 |
教学进度安排表由黄萍老师制定
(三)、实验班学生对少儿趣味田径器材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少儿趣味田径器材的最大特点就是软式的,具有很大的安全性,如接力环,改变其棍棒式为圆形,跨栏架不光降低了高度,即使碰倒也不会受伤;趣味田径器材的另一个特点是趣味性,不仅有鲜艳的色彩能够吸引学生,而且使教学变得趣味起来,比如丰富的投掷器材,趣味标枪、少儿标枪、软式壶铃、少儿铁饼、标志尺、带哨标志锥等,学生非常喜欢。趣味田径软式器材的第三个特点是不受场地的限制,只需一块平整的场地即可。学生一接触到这些新鲜、好看、好玩的器材就十分喜欢,对教学中所使用的器材喜爱程度(见表3)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更喜欢少儿趣味田径器材,非常喜欢的学生数分别是20%和42%,继而对喜欢的原因进行调查(见表4),喜爱的原因依次为好玩、好看、简单、安全、实用,说明二年级学生更偏向于直观的感受,喜欢新奇、好玩、有趣的器材。
表3: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运动器材的喜欢程度调查表 |
|||||||||||
|
实验人数 |
非常喜欢 |
比较喜欢 |
喜欢 |
不喜欢 |
非常不喜欢 |
|||||
N |
% |
N |
% |
N |
% |
N |
% |
N |
% |
||
对照班 |
40 |
8 |
20.00 |
14 |
35.00 |
13 |
32.50 |
3 |
7.50 |
2 |
5.00 |
实验班 |
40 |
17 |
42.50 |
12 |
30.00 |
11 |
27.50 |
0 |
0.00 |
0 |
0.00 |
问卷调查表由秦武、
表4:实验班喜欢趣味田径器材的原因调查表(可多选) |
|||||||||||
|
实验人数 |
好玩 |
好看 |
简单 |
安全 |
实用 |
|||||
N |
% |
N |
% |
N |
% |
N |
% |
N |
% |
||
实验班 |
40 |
39 |
97.50 |
35 |
87.50 |
25 |
62.50 |
18 |
45.00 |
11 |
27.50 |
(四)、学生更乐于参与少儿趣味田径体育课
实验前通过观察法,对实验班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态度进行调查(见表5),发现有12.5%的学生表现得不太积极,非常积极的学生为22.5%,实验后,不积极的学生下降为2.5%,而非常积极的学生数上升到30%。
表5: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参与程度变化表 |
|||||||||||
|
实验人数 |
非常积极 |
比较积极 |
积极 |
不积极 |
非常不积极 |
|||||
N |
% |
N |
% |
N |
% |
N |
% |
N |
% |
||
实验前 |
40 |
9 |
22.50 |
15 |
37.50 |
11 |
27.50 |
4 |
10.00 |
1 |
2.50 |
实验后 |
40 |
12 |
30.00 |
16 |
40.00 |
11 |
27.50 |
1 |
2.50 |
0 |
0.00 |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所表现出的兴趣也出现了变化(见表6),实验班学生更喜欢少儿趣味田径运动体育课。说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娱乐性、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二年级学生还是表现出好玩的天性,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也表现出很高的比例。
表6: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调查表 |
|||||||||||
|
实验人数 |
非常喜欢 |
比较喜欢 |
喜欢 |
不喜欢 |
非常不喜欢 |
|||||
N |
% |
N |
% |
N |
% |
N |
% |
N |
% |
||
对照班 |
40 |
7 |
17.50 |
16 |
40.00 |
14 |
35.00 |
3 |
7.50 |
0 |
0.00 |
实验班 |
40 |
15 |
37.50 |
12 |
30.00 |
13 |
32.50 |
0 |
0.00 |
0 |
0.00 |
对喜爱体育课的学生(实验班40人和对照班37人)进行喜爱原因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更注重体育课的娱乐性、趣味性,另外低年级阶段,教师的作用也非常的大,比例达到90%以上。在孩子的眼里,教师就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固有的依附性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首先要在仪表、态度、言辞、行为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艺术,做好学生的表率,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表7:实验班、对照班学生喜爱体育课的原因调查表(可多选) |
|||||||||||
|
实验人数 |
好玩 |
喜欢老师 |
简单 |
安全 |
其他 |
|||||
N |
% |
N |
% |
N |
% |
N |
% |
N |
% |
||
实验班 |
40 |
40 |
100.00 |
35 |
87.50 |
25 |
62.50 |
18 |
45.00 |
11 |
27.50 |
对照班 |
37 |
37 |
100.00 |
34 |
91.89 |
10 |
27.03 |
3 |
8.11 |
8 |
21.62 |
(五)、少儿趣味田径对学生上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影响
运动负荷是体育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合理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能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跑、跳、投三种课型的体育课的运动强度(表8)与练习密度(表9)的监测,实验班学生均略高于对照班。
现在很多学校都是大班额体育课,大班额、器材不足制约了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与次数,从而达不到理想的运动效果。少儿趣味田径器材种类多、数量足、好看、好玩,学生一见到就十分兴奋,不由自主的跃跃欲试,由以前被动的练到现在主动的练、抢着练,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也就提高了。
表8:脉搏测试结果 |
||||||||||||||
学生姓名 |
课型 |
课前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课后 |
平均 |
运动 |
|
实验班 |
常心怡 |
跑 |
78 |
106 |
126 |
132 |
144 |
132 |
144 |
150 |
112 |
84 |
130.75 |
1.68 |
常心怡 |
跳 |
78 |
112 |
120 |
138 |
144 |
132 |
138 |
144 |
120 |
90 |
131.00 |
1.68 |
|
常心怡 |
投 |
78 |
112 |
126 |
138 |
138 |
126 |
144 |
132 |
106 |
84 |
127.75 |
1.64 |
|
对照班 |
刘欣格 |
跑 |
78 |
112 |
120 |
132 |
138 |
144 |
138 |
132 |
112 |
90 |
128.50 |
1.65 |
刘欣格 |
跳 |
78 |
106 |
126 |
132 |
132 |
144 |
138 |
144 |
112 |
84 |
129.25 |
1.66 |
|
刘欣格 |
投 |
78 |
112 |
126 |
132 |
132 |
126 |
132 |
138 |
106 |
90 |
125.50 |
1.61 |
表9:运动量记录 |
||||||||||
学生姓名 |
课 |
课的 |
准备 |
准备 |
练习1 |
练习2 |
放松 |
练习 |
练习 |
|
实验班 |
常心怡 |
跑 |
0.32 |
3.01 |
3.22 |
5.43 |
4.28 |
1.09 |
17.35 |
43.4% |
常心怡 |
跳 |
0.28 |
3.16 |
3.01 |
5.13 |
5.19 |
0.59 |
17.36 |
43.4% |
|
常心怡 |
投 |
0.35 |
3.25 |
3.09 |
4.46 |
4.13 |
2.14 |
17.42 |
43.6% |
|
对照班 |
刘欣格 |
跑 |
0.32 |
3.22 |
3.13 |
5.22 |
4.23 |
0.56 |
16.68 |
41.7% |
刘欣格 |
跳 |
0.29 |
3.06 |
2.55 |
4.48 |
4.19 |
1.13 |
15.7 |
39.3% |
|
刘欣格 |
投 |
0.31 |
3.21 |
3.05 |
4.41 |
4.11 |
1.12 |
16.21 |
40.5% |
(六)、实验班学生参与少儿趣味田径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好于对照班
经过一个周期的实验后,进行的第二次测试表明(表10),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高、体重、50米、沙包几项中出现了差异,而坐位体前屈与跳绳不明显,实验结束后进行了第三次测试结果(表11),身高、体重、50米、沙包四项指标差异性进一步增大。坐位体前屈实验班还略低于对照班,原因是少儿趣味田径教学中没有进行柔韧的训练,跳绳一项由于实验前差异性过大,不作考虑。其中沙包、50米两项指标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少儿趣味田径教学中投掷类、跑类器材种类多,体育课、课外活动学生都喜欢玩。
表10:实验中期学生形态、素质测试对比分析 |
|||||
|
实验班 |
对照班 |
T检验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身高 |
130.82 |
5.24 |
130.29 |
4.34 |
0.545 |
体重 |
29.14 |
5.78 |
28.70 |
3.99 |
0.441 |
|
10.34 |
0.63 |
10.52 |
0.64 |
1.405 |
沙包 |
12.47 |
3.10 |
11.64 |
2.33 |
1.493 |
坐位体前屈 |
10.22 |
4.37 |
10.33 |
4.29 |
0.117 |
跳绳 |
120.83 |
24.02 |
105.73 |
25.30 |
3.030 |
表11:实验后学生形态、素质测试对比分析 |
|||||
|
实验班 |
对照班 |
T检验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身高 |
133.64 |
5.23 |
133.23 |
4.95 |
0.398 |
体重 |
31.49 |
6.30 |
30.99 |
5.95 |
0.404 |
|
9.80 |
0.47 |
10.21 |
0.63 |
3.659 |
沙包 |
13.26 |
3.39 |
12.67 |
2.12 |
1.041 |
坐位体前屈 |
10.37 |
5.07 |
10.45 |
4.70 |
0.089 |
跳绳 |
131.05 |
22.47 |
113.53 |
20.45 |
4.038 |
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自身的素质增长的比较(见表12、表13),发现:两班的各项指标均有很大提高,因为实验周期长达两年,其中有自身自然增长与体育锻炼的原因。
表12:实验前后,实验班自身对照分析 |
|||||
|
实验后 |
实验前 |
T检验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身高 |
133.64 |
5.23 |
127.34 |
5.00 |
6.092 |
体重 |
31.49 |
6.30 |
27.50 |
5.36 |
3.374 |
|
9.80 |
0.47 |
10.94 |
0.74 |
9.040 |
沙包 |
13.26 |
3.39 |
10.37 |
2.34 |
4.907 |
坐位体前屈 |
10.37 |
5.07 |
10.05 |
5.13 |
0.311 |
跳绳 |
131.05 |
22.47 |
118.35 |
13.98 |
3.359 |
表13:实验前后,对照班自身对照分析 |
|||||
|
实验后 |
实验前 |
T检验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身高 |
133.23 |
4.95 |
127.34 |
4.15 |
6.379 |
体重 |
30.99 |
5.95 |
27.49 |
4.26 |
3.346 |
|
10.21 |
0.63 |
10.94 |
0.73 |
5.330 |
沙包 |
12.67 |
2.12 |
10.36 |
2.04 |
5.482 |
坐位体前屈 |
10.45 |
4.70 |
10.01 |
4.63 |
0.472 |
跳绳 |
113.53 |
20.45 |
103.73 |
21.32 |
2.322 |
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前后自身增长的比较( 见表14),发现:实验班在身高、体重、50米、沙包掷远、一分钟跳短绳五项指标上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班。说明趣味田径的娱乐性、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参与运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效果。
表14: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自身增长比较 |
|||||
|
实验班 |
对照班 |
多增长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身高 |
127.34 |
133.64 |
127.34 |
133.23 |
0.407 |
体重 |
27.50 |
31.49 |
27.49 |
30.99 |
0.493 |
|
10.94 |
9.80 |
10.94 |
10.21 |
0.405 |
沙包 |
10.37 |
13.26 |
10.36 |
12.67 |
0.585 |
坐位体前屈 |
10.05 |
10.37 |
10.01 |
10.45 |
0.125 |
跳绳 |
118.35 |
131.05 |
103.73 |
113.53 |
2.900 |
九、结论
我们在进行《对二年级学生参加少儿趣味田径的身体素质锻炼效果的分析》的过程中,对实验班和参照班各40人进行了前期、中期、后期三次形态、素质测试,对两班进行了关于对体育器材喜爱程度及原因、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及原因的问卷调查研究,对实验班进行了关于参与体育课的态度的观察法研究,对两班学生上跑、跳、投、三种课型的体育课的运动强度与练习密度进行了监测。发现:学生参与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锻炼的效果好于传统田径体育课。
少儿趣味田径以其娱乐性、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得到了学生的接受与喜爱,喜爱少儿趣味田径器材的人数更多,对参与体育课的态度上更加积极,学生参与积极,活动主动,而且少儿趣味田径改变了以些田径运动技术,简化了田径运动规则,降低了田径运动技术难度,从而使学生更能适应和掌握田径运动技术,在运动强度指标上反映为练习密度与运动强度有一定提高,对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